读音:[bīn]
部首:豕五笔:EEMK
释义:古地名,在今陕西彬县、旬邑一带。也作邠。
豳,读作bīn,本意指豳山,又用作古都邑名,也作“邠”。周后稷的曾孙公刘迁居于此,相传周代祖先即在此立国。在今陕西彬县、旬邑县一带。古公亶父率众由豳地所南迁于周原。
康熙字典
《唐韵》补巾切《广韵》府巾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悲巾切《正韵》𤰞民切,𠀤音彬。《说文》周太王国,在右扶风美阳。本作邠,从邑分声。亦作豳,美阳亭卽豳也。民俗以夜市,有豳山。《诗·大雅》笃公刘,于豳斯馆。《诗谱》豳者,后稷曾孙公刘自邰出徙戎狄之地,今属扶风栒邑,在雍州岐山,北至太王避狄人处。岐阳,今凤翔府扶风县岐阳镇,乃太王之都,文王治岐之地,汉为美阳县。而公刘所居,乃今邠州,属陕西京兆府路,北魏置南豳州,西魏去南字为豳州,唐明皇以字类幽,开元中攺为邠。
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
又《集韵》逋闲切。与斒同。斒,烂色不纯也。
又通作㻞。《前汉·司马相如传》珉玉旁唐,玢豳文磷。《史记》作璸㻞。《注》㻞音班。文理貌。
又通作斑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被豳文。《注》著斑衣也。《前汉书》作斑。《师古曰》貙豹之皮也。省作豳。或作㟗。豳字原所从的豕字无右边的く。
豳(音bīn)风,是《诗经》十五国风之一。共七篇,为先秦时代豳地华夏族民歌。豳同邠,古都邑名,在今陕西旬邑、彬县一带,是周族部落的发祥地。《诗经》分风、雅、颂三类。风的意义是歌调乐调,此处特指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。
它是相对于“王畿”——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——而言的。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,古人所谓《秦风》、《魏风》、《郑风》,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、山西调、河南调。豳风共有诗七篇,其中多描写公刘封地——豳地的农家生活,辛勤劳作的情景,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。
《诗经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。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,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。
快捷键ESC
手机浏览更方便: